心灵菩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232|回复: 0

25、菩萨用心 众生用行-《第二册》

[复制链接]

1451

主题

1468

帖子

13万

积分

实习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331
发表于 2020-1-4 23: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心灵菩提 于 2020-1-4 23:42 编辑

25、菩萨用心 众生用行



【音频:菩萨用心 众生用行】



听众朋友们,我们每个人学佛,绝对不能去到处张 扬。如果一个人到处说:“哎呀,我学佛了,我已经在救 度众生了,我已经在弘扬佛法了,我在改脾气了……”实 际上,这个人就不是真正学佛的人。真正学佛人,是做, 是行,是要有信心,有了信心之后,有愿力,有了愿力之 后呢,才能有行为。


实际上行为就是初果,就是最初的果 实。什么叫初果呢?当一个人在开始学佛的时候,你总有 一个过程,那么你学佛单单嘴巴讲是不行的,到最后是落 实到你的行为上、你的举止上,这样的话,才能感受到你 是个学佛人。很多人不懂,以为自己已经学佛了,以为自 己已经怎么样怎么样了,实际上,他们不知道,一个真正 的学佛人,他是应该知道自己怎么样来学习佛法的,他是 以心在学,才能成就他的道行,才能落实在他的行为。很 多学佛的人,以为自己在学佛,实际上,他没有好好地学 佛。台长告诉大家,比方说念经,我们念多少经?我们念 经的时候,有没有愿力?有了愿力之后,我们有没有行 为?一个学佛人的行为是看得出来的,并不等于你要去对 他做一些什么事情,或者你要去说一些什么事情。实际 上,是自己做出来,大家都看得到的。


比方说,这个人文质彬彬,面带微笑,双手合掌,然 后非常虔诚,对方马上能够感受出来,啊,你是学佛的 人。而很多人,双手合掌,疯疯癫癫,跑过去冲着人家 说:“你好,我来教你怎么样学佛吧。”让人一看就是华 而不实。实际上,真正学佛是用心念来学,这就是台长跟 大家讲的,叫“心”。修心,修的就是这个心,要与佛号 相应啊。如果你的心老起杂念,那么,你就没有虔诚心 了。虔诚心是怎么来的呢?就是要把杂念灭掉,他才会有 虔诚的心。相当于一个人,思想上杂念很多,想了很多不 开心的事情,你说他的心怎么能够清净呢?所以,真正懂 得学佛的人,要懂得都摄六根,也就是说把自己的眼睛、 耳朵、鼻子、嘴巴、意念、行为等,全部都要看管住,这 样的话,他就不会有杂念了。


我们很多人就是看不住自己 的眼睛,也看不住自己的鼻子,闻到香味,想去吃肉了, 你叫他不讲话,他的嘴巴就难过,经常喜欢讲话的人,你 叫他坐在边上,你说:“你能不能帮我停15分钟啊?” 他难受得不得了。所以,要能够看住自己的意念,看住自 己的眼睛,看住自己的嘴巴,管住自己的耳朵,不要去听 那些不该听的东西,不要去说那些不该说的话,要都摄六 根。这样的话,时间长了,你才会有善行出来。


想象一下,一个能够管住自己的人,他的行为举止一 定是稳如泰山,一定是文质彬彬的,他不会像那些人夸夸 其谈的。一个人对人家夸夸其谈,实际上就是水中芦草, 头重脚轻,让人家感觉你不实在。学佛的人,他能够没有 妄想,然后,他才会生出智慧,而且他得缘法、得名誉 啊。为什么?他得到一种缘,这是什么缘呢?就是佛缘。 因为经常没有杂念的人,他跟菩萨就越来越接近。其实, 我们的名誉,我们的地位,我们的钱财都是空的,我们想 通了,我们什么杂念都没了,我们的心就跟菩萨接通了。 如果我们天天想着追求名利,为己为利,试想一下,时间 长了,你能跟菩萨有气场感应吗?所以,要懂得,有种种 的念头,都是不好的,有很多这种贪瞋痴的杂念,你久而 久之一定会着魔的。


听众朋友们,我们发愿,我们用心恭敬菩萨,我们求 心不求外,就是不往外求,我们由内心自己求,我们念念 与佛号相应,我们的心都摄自己的杂念,杂念就灭掉了。 我们不要把自己心中想的事情说破,因为我们很多的想法 并不成熟,我们很多的做法并不是代表你直接的意念,所 以,最好是在自己的想法还没有成熟之前,不要说破,因 为当你说出来之后,实际上就是你的行为了。在脑子里思 维的时候,还是你的思维,这是一种潜意识,而当你把话 说出来之后,实际上,很多事情就会弄巧成拙。试想一 下,很多人脑子里想什么,嘴巴里就说什么,像这种人, 能不得罪人吗?像这种人,能不让自己着魔吗?


我们绝对不能做丝毫的对自己、对别人都不利的事 情,我们不能有丝毫对心境不利的事情,我们一定要用心 净来克服妄念,我们对任何事情都不要生出太多的欢喜 心。人家给你买了一样东西,人家对你好,人家夸你,你 欢喜得不得了,实际上,这就助长了你自己的贪缘啊。什 么叫贪啊?因为当人家说你好话的时候,你等着听好话, 你也是一种贪婪的行为,而这种行为,它也会让你在学佛 时走偏的。就像一个大法师,谁都说他好,谁都说他是菩 萨,谁都说他讲话就是对的,时间长了,他以为他真的是 这样。然后,他做错的事情,他毕竟是肉身啊,他万一脑 子有点糊涂,或者受七情六欲的影响,万一做错些什么事 情,那他就是断人的慧命啊。


所以,切不可自己夸耀自己,更不能有一分说十分, 这就是人的着魔之根啊。我们很多人做了一分功德,把它 说成十分;还有很多人,将自己稍微有一点智慧,当作无 穷无边的智慧,稍微有点开悟,以为自己已经彻悟了。如 此种种,都是着魔的根啊。所以,一个人对某件事情太过 于执著,连太过于喜欢自己,也是着魔啊。很多女孩子特 别爱自己,每天化妆,每天打扮,每天化妆花上三四个小 时,这不就是着魔了吗?等到人家不喜欢她,她就自恋 了。还有很多人,过分自信,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贪念 啊。以为自己什么都能做,试想一下,这个世界上,是我 们都能做的吗?这个世界上,你所拥有的一切,本身就是 假的,你在假的当中,以为自己很能干,试想一下,你是 不是愚痴啊?所以,增长愚痴,就由此而来。


就像我们看蚂蚁一样,忙得不得了,以为蚂蚁之王, 在指挥着千军万马,那些蚂蚁不停地听他在指挥,在搬 啊,在弄啊,好不容易把一个巢给筑起来了。早上六点 钟,扫垃圾的车子一到,噼里啪啦地把它的筑巢全部打 破。当时刚刚把这个巢筑起来的时候,可能这个蚂蚁王还 特别高兴呢,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呢。就像我们人一样, 我们得到了一点,我们自以为了不起,殊不知,在自然灾 害面前,我们又是显得多么的渺小。


台长认识一个朋友, 布里斯本的水灾把他的生意,把他的房子都淹掉一半,损 失惨重,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瞬间击破。犹如我们思维里、 脑子里的杂念一样,你想得好好的,当你碰到实际情况的 时候,把你所想的全部又打破了,这不是白想了吗?所 以,我们学佛要实事求是,有一分就说一分,有十分说十 分。台长为什么叫你们首先要爱护自己的声誉、爱护自己 的慧根啊?从不说谎开始。说谎的孩子就是看不起自己, 因为你说谎,人家知道,人家就看不起你,你不是自己在 看不起自己吗?所以,说谎的人会给人家骂,重则会给人 家揍,这就是自己在糟践自己。


按照礼义忠孝廉耻,我们为慈爱,我们也不能经常地 去欺骗人家的,欺骗人家就是不仁不慈啊。我们不能为 名、为利,如果为名、为利,我们哪来的爱?所以,要做 到慈爱,都是不容易的。我们在人间相互残杀,我们怎么 样能让世间太平呢?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坏人啊,而 坏人,他也是父母亲养成的啊。呜呼哀哉,这不就是人间 的悲剧吗?哪位父母不想把孩子培养成懂事情、懂礼仪、 懂礼貌的孩子啊?而我们没有把孩子培养好,我们不就是 糟践自己的慧根吗?常言道,“子不孝,父之过”,所 以,我们夫和妇顺,我们应该各尽个人的职分,孩子就是 孩子,爸爸妈妈就是爸爸妈妈。


我们视己为善人,我们就 要懂得性情要柔和。众所周知,在人间会碰到很多不如意 的事情,我们也不要生气,我们经常不生气,我们就养成 了一个好的习性,这样不但对自己有好处,对我们的家庭 和睦也是很重要的。和睦的家庭,子女不会很早地夭折, 我们如果性情贤善,这个国家才会得到很多的贤才之幸 啊。气量大的女人,家里必定荣昌;而气量小的女人,生 出的孩子很多都是多病的,而且很多都是死亡的。


我们虽然身体未必生病,但是我们的人,我们的灵魂 就会生病,因为我们看不到光明,我们看不到前途,我们 无法能够预测我们的将来,所以,我们就不知道我们怎么 样能够安然无恙地在人间度过我们的一生,这就是人最大 的忧郁啊。当一个人不能知道自己今生今世所作所为和来 生来世应该所受所用,他必定会得忧郁。我们经常说,我 们要从根本上来救人,我们要懂得,我们没有闻、没有 见,我们不要去说此语啊。古时候就有人说,“绝未闻见 此语”,就是说,我们绝对不要去说一些没有看见、没有 听见的语言啊,因为这样会一传十、十传百,让你的孽障 加重、加深,这就是台长提醒所有的世人应该注重的事 情。学佛要明心啊,要懂得闭关,要懂得专修,要懂得积 阴德、积阳德、积善德,要结善缘。我们要懂得忏悔我们 的宿怨,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增长我们的慧根。


所以,不必学不懂事的人,我们做人不要去跟那些卑 鄙至极的人交朋友,我们不要去跟那些不学还以为自己很 懂的人去学,我们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我们不要以为自 己学了一点东西了,这些就是你可以用一辈子的东西,我 们不要以为自己满足骄傲,什么都能干,实际上,我们什 么都没有,我们所有的就是人间的这个空架子。





上一篇:24、念出智慧 学出本性

下一篇:26、开悟就是明白 就是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心灵菩提

GMT+8, 2025-7-9 10:44 , Processed in 0.11615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