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菩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420|回复: 0

禅定就是清净无暇、心无罣碍、心静如水,悟性是诱导出来的,有悟性才会诱出你心的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7 04: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同圓菩提 于 2021-1-11 00:08 编辑




        佛陀当年在印度,印度有一条很大的河叫恒河,所以经常在经文里边说“恒河沙数”。你们听不懂,什么叫恒河沙数?恒河的沙,就是河滩边上的沙,用现代话讲就是many beach边上的沙,一样的。恒河其实不是很深的,人的脚可以慢慢走过去,但是它当中有一点深。佛陀说如果有三种动物要过恒河,一种是兔子,一种是马,还有一种是大象……他有道理的,他说这三种动物就是三种兽,他叫“三兽俱度”,就是三个动物全部都要渡过恒河的时候,怎么办呢?先说兔子,“兔不至底”,兔子游水,看到它在水上走,但是它碰不到底的,也就是说兔子不着边儿。就是说它是浅的学佛,佛陀是用这个比喻。“浮水而过”,就是很浅它不着底的。“马或至底,或不至底”,是什么意思呢?马走的时候一会儿碰到底了,一会儿又浮上来一点了,靠自己赶快走几步,一会儿又碰到底了,又往前走几步,所以“马或至底,或不至底”。佛陀讲这个都有意思的,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学佛有些人觉得自己都懂了,好像要成功了,又“不至底”——又不踏实了。第三种,“象则尽底”,大象走过去,它分量重,一定要踩到底的,不踩到底它是渡不过恒河的。这三个动物就是告诉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来学佛——踏踏实实地学佛,不要像兔子一样飘飘地过,也不要像马一会儿修一会儿不修了,要像象。所以在印度也好、在泰国也好,为什么象作为一个圣物,非常神圣的。他们非常重视象,觉得象是非常好的。


        前面跟大家讲了声闻道、缘觉道,那么什么叫缘觉呢?缘觉实际上就是指过去你这个人曾经种下了很大的因果,上辈子你做了很多好事,或者种了很多的善因,所以你这个缘觉是出生在无佛之时,佛还没有到人间之前。所以很多人根本不懂的,说:“哎呀,这个没看见过嘛,这个没看见过。”那我问你,佛在2500多年前还没有在印度出生之前,还没有把佛教带到人间之前,这个世界上哪有佛教?都是新来的,总有一天新的要过来的。所以这个就告诉你们,“出生在无佛之世,因性好寂静”。缘觉是什么意思?其实缘你们也听得懂,缘就是我跟这个人有缘分,我对世界上一切都有缘分,有了缘分之后我才有感觉,我感觉了这个事情可以做,可以不做,我慢慢地开悟,觉就是开悟了。现在人讲的觉悟觉悟,这两个字是佛教里边来的了,所以很多现在用的字都是佛教里面来的。觉悟,过去哪有这个字?觉悟就是佛教里边,我有感觉,我开悟,叫觉悟。所以师父跟大家讲,因为没有老师指导,他这个缘觉完全“以智慧独自悟道”。所以你去看,修心靠自己悟的,悟一会儿明白了,“哎呀,我加紧”;再悟一会儿,“我又明白了,加紧”,这个人属于缘觉,缘觉也能成菩萨。所以缘觉道的人,第一,根基好;第二,在这一世会悟,会开悟。你们去看好了,你们每个人实际上学佛都有缘觉这一块。很多人就说:“我怎么搞的,我这一辈子怎么这么倒霉啊?”开始觉悟了;“我这个人为什么……我要去拜佛了,我要去修心了。人家为什么都好?为什么人家念经的人都好?”我最近听说美国有一家连锁店的饭店,好像大得不得了,最近老板全部改为素食店的,有这么个新闻。所以他觉悟了,他观十二因缘,他知道“我有些事情可以做,有些事情不能做”,进而得到正悟,解脱生死,他成菩萨了,所以称为“证果之人”。证果就是我证实了所得到的这个果位,所以称之为缘觉,缘觉就是辟支佛。这个讲给大家听,比方说大学里的高级讲师就是副教授,这个叫法不一样。辟支佛实际上就是缘觉,因为佛法还在不停地翻译当中,还不停地有人在修订,就是跟菩萨能够接上气场的人,所以在佛教界又称为“独觉”,独立的,靠自己来觉悟的。还有一个就是“缘觉”,实际上就是“独觉”。


        一个人怎么开悟的?实际上悟性是被带出来的。悟性就是这个人碰到事情之后,“哦……”是带出来的。我今天倒霉了,“哦,你看,我没有当心啊”;我今天“哦……”,这就是你的悟性开始有了。悟性是被诱导出来的,现在明白了吗?很多人不开悟,他没有悟性诱导出来,有悟性了才会诱出你心中的“禅”。很多人说“什么叫禅”,中华文化讲“禅定”,什么叫“禅”?“禅”就是由你心中的悟性而产生的一种理解力,而这种理解力让你完全能够驾驭,那就是你心中的“禅”,禅定。所以这个世界万物,很多人间的事情都是被隐藏着的,本来属于无相的,但是因为人间的感情的生出,人间有很多感情,没有感情的话……你本来很清楚的,你有了感情了,你的思维才会变化,所以才会映化出万象。这个映化出万象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幻相。今天我们大家在一起的时候,映化出大家相聚在一起,那么就是一个幻相。这个幻相大家都看到了,过一会儿,一个小时之后,这个幻相就没了,因为大家都散掉了。这就是说我们会陷入人间的假象,被假象所迷惑,不能自拔。为什么很多人以为这是真的,“我是真的,在人间我要房子,我要名我要利”,实际上房子、名利,时间长了都没有了,对不对?很多人很可怜,要了这个要了那个,什么都要到了,最后命没了。就是假象。


        师父跟大家稍微讲讲“禅”“禅定”,“禅定”就是清净无暇。人生就是从无到有,你看我们生出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的,慢慢地有名字了,慢慢地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学校,有自己的同学,有自己的body,身体……都是慢慢地从无到有的。当你什么都有了之后,你最后又从“有”慢慢地到“无”。从小牙齿没有长出来,最后到了年纪大慢慢地牙齿掉光了,头发掉光了,身体越来越不好,家里的房子、财产慢慢地被孩子拿掉了,一切一切全部都没有了,最后死掉了,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人就是个演变的过程。实际上到人生的最后,就是“无有无不有”,好像我什么都有,实际上我什么都没有;你说我什么都没有,哎,你还在人间,还留下这么多“有”的东西。这个就是佛法讲的,是让人懂得一个道理——短短的生命只是一个从有到无的转换的过程。很可怜的,人实际上很可怜的,拼命地去要“有”,“有”到最后拼命地全部失去。记住了,师父告诉你们,有的人能够在一生当中的一段时间内呼风唤雨,好像在公司里非常成功或者在家里怎么样,成就自己的理想;有的人一生烦恼相随,一辈子烦恼相随,终身不得志,最后带着遗恨离开了人间,实际上这只是一个过程。人的一生是荣是辱,是荣是枯,是福是贫,因缘果报,半点不差。所以你要想知道“我为什么在人间吃这么多苦,我为什么不顺利”,去问问你的前世吧,去问问你自己所修的一切吧


        学佛就是要觉行圆满,知人生如梦,像做梦一样。用一颗纯洁的心,记住了,用自己一颗纯洁的心去凌驾于你自己自身的欲望和你的习性之上。什么道理啊?就是你要用这个心来克服你的欲望和你不好的习惯。风轻云淡,看似人间,心存佛法。也就是说把心存在佛法当中,让自己感受到佛法的醍醐灌顶。突然之间明白了,原来我人生这么长时间受了这么多苦,为什么?突然之间明白了,原来都是因果啊!原来都是缘分啊!一切并不是你自己控制的。所以要记住了,我们沐浴在宇宙意识的光明大海当中,我们才能悟到超人类意识的境界。讲到现在跟你们讲一些非常现实的,用现在话讲这些超意识的东西。所以当一个人超脱自己的负面意识的时候,这个人就是完全有境界的人,他根本不去在乎人间的一切。你有名,你有你的名;你有利,你有你的利,跟我没关系,我修我的心。所以这种人他就是已经超过人类意识的境界,他就感觉到觉行圆满,感觉到人间无相。想想看,人间都是一样,他没觉得我跟这个人好,跟那个人不好。我没感觉到这个人因为经济条件好我就对他特别地忽悠;那个人好像觉得他很差,我就对他怎样。心无罣碍,心静如水,这就是“禅定”。这个东西里边非常非常地高深。


        当一个人不执著于任何的物体和人间,我对这个人也好,对这个事情,我不执著,不是说“我一定要”和“一定不要”,这个时候任何的一个人和物“几为真如”。意思就是说你对这件事情很care(在乎),你很重视它的时候,你这个人实际上已经不是“真如”了;你不去把它视为一个真的事情的时候,它就是真实的东西存在。那么你们肯定听不懂,我想举个例子你们就明白了。如果舞台上在演戏,你们在下面看,你们觉得像真的吧,很多人还会哭,很多人还会难过,以为是真的。当你真的到舞台上去参加了他的演出,扮演了一个角色,你把这个戏当成真的时候,你是不是突然之间发现“我怎么这么傻,这假的啊,这是演戏啊,为什么我把它当成真的?”现在明白了吗?所以你不去把这个事情掺和进去的时候,你知道这个事情“哎,就是这么发展的”;你一进去,“哦,原来全是假的”。人生就是这样。所以记住一句话,我们学佛人要懂得:过去的我已经不是我了,未来的我还没有生出。你们生出了吗?没有啊,过去的我已经没了,已经过去了,那么现在的我还没生出,当下的我是将来的谁啊?你们觉得自己是谁啊?你们自己知道你们将来是谁吗?很多女孩子知道自己将来要成妈妈吗?还没想到呢。有些人觉得“我一辈子不结婚”,你一辈子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妈妈。所以,所有的一切都是未知数。人就是活在“庸人自扰”当中,觉得自己很能干,庸人啊,你去看,忙忙碌碌的人觉得自己好像很能干,不得了了,“庸人自扰”啊,找麻烦,找毛病啊。



——观世音菩萨圣诞台长开示160327




法会开示精选 >> 更多搜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心灵菩提

GMT+8, 2025-7-8 21:52 , Processed in 0.12573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