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菩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900|回复: 0

最新发布2021/06/14/师父每日佛言佛语(图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14 16: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觉心菩提 于 2021-6-16 23:05 编辑

师父每日白话佛法




【音频:2021年6月14日师父白话佛法





《忍辱才能慈悲



 

为别人做事是好事,但有的人觉得很难,因为他觉得要花很多钱财、时间、力气,其实他不知道这就是财施、法施、无畏施。

所以替别人做好事就是众善奉行,就是三施俱全。


为众生行善,就是生活中的修行。你帮助别人,得到的善果就是别人会帮助你。


有些人自身业障很重,就算帮助了别人,可能别人也受用不起;如果你自己很干净,三业清净地去为众生做事,就可能成就功德。如果你业障很重去为别人行善,可能你做的善事会变为福德。


一个人很努力,但也要防止自己执著。大家抢功德做,但是太执著,功德就会有漏。

师父跟大家讲,要中观中道,才叫正精进。


举个简单例子,老年人要做功德,尽量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如果你跟老年人抢这些功德,你就偏离了中观中道。


执著执著太执著,

无常世界不执著。

一切都在经常变,

过去未来没有见。


我执,就是用自己的观点来看世间的人和事。因为佛法当中,菩萨对不同的人有很多不同的开示,你如果很执著地来学习佛法,你会进入法执。为什么佛法在这本经书上这么讲,那本经书又是那么讲?所以学佛不能带有我执来学习。有时一知半解,用这些佛法文字,随意指责别人,你就进入了偏执,进入了法执。


佛法有各种宗派,时代不一样,法门之间应相互尊重,不能单单地去划界线,不能用一种说法去否定另一种说法;因为菩萨对不同根器、不同场合与阶段有不同的说法。执著于文字,实际上你就偏离了佛法的精髓,你的学佛只是应用在语言和文字上。


比方说,佛法界讲“众善奉行”,你觉得这是一件善良的事,你就去做了,但是却适得其反。夫妻吵架,闹离婚,你说去帮助这个女的脱离那个男的纠缠,这就叫偏执,你动了别人的因果,伤害了别人的感情。人家只是这一段时间有果报,过一阵子就好,你把人家婚姻拆散了,你是不是行恶了?这样哪是行善?所以善恶不是你说了算,因为你不知前世因,怎知今世果?


知因懂果不执著,

放下万缘能随缘。

随缘就是无常观,

随缘就能一生安。


所以希望大家明白,如果不了解因果,你根本不知道什么为善,什么为恶。在人间很多看起来觉得是好的事情,你去做了,实际上是伤害了别人。所以人间有一句话“做好事被人骂”,主要问题是“你认为”,有个“我”字在里面:“我”认为这是好事,“我”认为这是坏事。所以自己本身没有般若空性,没有智慧,执相的可能性相当重。


一个人没有忍辱心不可能有慈悲心,慈悲心的前提就是要忍辱。连忍辱都做不到,怎么慈悲别人?


菩萨和佛,在天上时时看着我们,无常就在我们身边。人不可执著地去学佛,一定要断除我相,才能去除烦恼。


平安是福财是祸,

追求钱财一生过。

为名为利全是错,

一生辛苦全白做。


自净其意,才有定力。在生活中修定,在工作中增长定力。放下执著,精进修行,清净自心,常忏悔,常念经,不忘初心。


总觉得自己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学佛人,你才会进步。如果你感觉自己什么都懂,你自己已经抱住了贡高我慢,也会扰乱你心中的正知正觉;接下来,你的烦恼就开始生起了。


正知正念最重要,

不骄不躁才有效。

修行就是修清净,

不忘初心最重要。


——2021年06月14日师父白话佛法










































































佛言佛语 >> 师父每日佛言佛语 >> 搜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心灵菩提

GMT+8, 2025-5-14 18:11 , Processed in 0.11334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