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菩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440|回复: 0

16、想离“六道” 先做“人间佛”-《第二册》

[复制链接]

1451

主题

1468

帖子

13万

积分

实习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2331
发表于 2020-1-4 21: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心灵菩提 于 2020-1-4 21:47 编辑

16、想离“六道” 先做“人间佛”



【音频:想离“六道” 先做“人间佛”】



我们活在世界上,应该从佛法当中吸取一些什么养料 呢?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不知道,我们不明 白,因为不明白,所以才最容易犯错的。就像我们在开 车,什么时候是最容易闯祸呢?当你不认识路的时候,你 一定会闯祸。所以,要懂得这些道理,我们就不会闯祸。


我们经常说,人生在世,不能免去很多的灾祸,不能免去 很多的死亡和疾病,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来防范这些灾 祸呢?当这些困苦病难发生的时候,当疾病来的时候,我 们应该做什么?当我们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办法活下去的 时候,我们又应该怎么样呢?我们应该放下万缘啊。当我 们知道我们的病还有救的时候,我们要发愿,我们必须在 今后要把自己有限的生命用在无限的救度众生中去、学习 菩萨的精神当中,当我们自己已经没有办法再能掌握自己 命运的时候,我们只有放下万缘,一心求佛了。如果你想 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应该求生西方阿弥陀佛的境界;如果 你觉得你应该到四圣道,这个四圣道已经是脱离六道轮回 了,你则可以修性、修心学佛念经再去求佛慈悲,让你走 上四圣道。


一个人到了晚年身体不好,到了要走的时候,他的意 念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意念和想象力实际上可能就是阻碍 你,或者主导你能够上天还是入地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因为当我们到晚年的时候,我们心中有一丝一毫其他的念 头,可能这些念头就把我们和菩萨的心隔开了。当你要走 的时候,你可能会想到我家的钱、我的房子、我的孩子、 我的车子,我的所有的一切……实际上明明已经是不归属 于你(在人间本来就是临时归属你的东西),你还去想 着,那么你的意念就和菩萨有天壤之别,越走越远,你就 上不了天啦,也不能得到菩萨的加持力。举个例子,很多 人都希望跟台长多接触,有时候,台长讲讲他身上的毛 病,他会觉得有加持感很开心。但是,有些人呢,他没有 跟台长太多的接触,而且总是躲着台长,那么,你想想 看,他能不能得到台长的加持呢?


我们要知道,我们的父母亲可以生我们的身体,但是 却不能让我们逃出生死轮回。我们只有求菩萨,我们只有 好好地学佛念经,我们的身体才会好,我们的业障才会 消。我们要放下一切啊!很多父母亲看着自己的孩子病 痛,难过、束手无策,不知道怎么样来处理这些事情。他 们可怜啊,他们难受啊,他们看见自己的孩子受苦,比他 们自己受苦还要难受。想想看,父母亲能救我们出离生死 轮回吗?我们唯一可依靠的就是菩萨。所以,我们要放下 一切,放下一切不好的念头,经常见到菩萨,经常接触到 菩萨。


台长曾经跟大家讲过,接触菩萨靠的是什么?靠的 是“慈悲喜舍”啊。因为菩萨是非常慈悲的,所以,大家 在放下一切之后,在某一天,虽然你的阳寿已经尽了,但 是你照样能往生西方。如果你的阳寿未尽,通过念经你身 上的毛病很快就会好。如果你自己的阳寿已尽的话,你就 没有办法把你的病很快地治好,只能去往生了。也就是 说,当你的阳寿已经没有的时候,你的身体肯定会不好, 这个表象,它一定会继续不好下去,就算你要到西方极乐 世界,你的肉体必须死了,你的灵魂才会上去。但肉体如 果没有死,也就是说,人没有死,肉身还在,你不能上天 的。所以,要明白,有阳寿,先将阳寿过好,实际上,只 有把阳寿过尽了,才能上天。所以我们都应该懂得好好学 佛、好好修心,这样才能够求证善果和佛果。


大家要知道,就算你想求西方极乐世界,但是你的阳 寿未尽,你也求不得前去西方极乐的。而我们在这个世界 上,犹如囚禁在监牢里,我们苦得不得了,我们要怎么样 找到一个清净、安乐、逍遥、自在的家乡呢?我们现在学 佛,在人间就先要找到一个临时安乐的窝。因为我们学佛 之后,不会吵架,不会难受,不会嫉妒,我们没有瞋恨 心,我们什么都不怕,因为我们有一个很有本领的“母 亲”,那就是观世音菩萨,她在照看着我们。我们虽然生 活在痛苦当中,但是母亲天天在想办法把我们从苦海中救 出来,我们天天在学佛,我们天天在受到佛菩萨的保佑, 所以,我们更应该把自己在人间的这颗凡心来治好。


怕死难道就不死了吗?但是,你不怕死,难道就不死 了吗?最重要的是我们怎么能够跳出生死轮回不再受苦。 因为我们在人间就受着生死轮回的摆布;因为我们不学 佛,我们就永无出离苦海的日期啊。我们不懂怎么样来离 开苦海,犹如我们不会游泳,我们在水里我们怕水,我们 多么想爬上岸啊。犹如我们在水中游泳,你的孽障犹如一 条鲨鱼紧紧地跟着你,你多么想离开水中啊。但是你找不 到方向,找不到目标,你怎么能够离开这个水呢?你又怎 么能够摆脱这条鲨鱼对你的追逐呢?所以,人就是要懂 啊,台长跟大家讲,我们做人学佛,就是要能够放下自 己,放下自己就是解脱自己,就是予自身于缘中,也就是 说,让自己生活在缘分之中啊,而这个缘就是佛缘。


听众朋友们,须知学佛学法,八万四千法门,法门无 量啊。大家想一想,有八万四千法门,如果以我们在人间 的肉身,以我们凡夫的一些小聪明,我们怎么能够知道, 哪一个法门对你是最好的法门呢?哪一个法门能够让你在 人间修好,让你以后能够了生脱死呢?所以,我们要有智 慧,有智慧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法门,我们要有智慧来克 服自己身上的毛病。


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是摆脱不了生 死的,我们有生,就会有死。所以,我们的业绩在人间只 是虚无缥缈的。想一想,最近苹果公司的大老板,50多岁 就这么走了,他留下的家产,他留下的事业,还有他留下 的所有的一切,他能带走吗?这个乔布斯年纪轻轻,如果 他不是这么拼命地赚钱,而是好好地学佛,修修心的话, 他的寿不会这么短的。而我们现在却享用着他所创造的一 些技术和科技,我们用着那些苹果电脑。遗憾,他却离开 了我们,这就是生死无常。


人没有长久的东西,再多的钱能带走吗?再多的福能 带走吗?万物都带不走,只有业随身。所以,我们希望大 家学佛,相信菩萨,一定要不二法门。当你觉得某一个法 门最适合你的时候,你必须要好好地学,好好地修,你必 须精进地学。犹如我们进入大学一样,我们不可能把几百 个科目全部都学会,而我们只能盯着一个科目学,学这个 让我们能够毕业的,让我们能够受益的这个科目,让我们 能够得到清净和成长的这个学科,我们才能学得好,我们 才能成为这科目的专家,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大学者。


听众朋友们,大家知道,我们学佛、拜佛,心中默 念,我们称菩萨的佛号;还有绕佛,绕佛就是围着菩萨不 断地走动,心中不停地念;我们礼佛,心中默念;我们嘴 巴念经,我们绕佛,都是可以的。实际上,所有的一切方 法,无非就是让你的心清净,无非就是让你一心不乱,无 非就是让你广积善缘,多做功德。所以,我们很多人学了 一点佛,知道了一些佛法知识,以为自己都明白了。其实 学佛不精进,是增长愚痴。其实,学佛的方法很多,上次 有弟子问师父关于绕佛,其实,有一种念经方法叫绕佛。 绕佛是什么?如果你在庙堂里,你走着念经,是绕佛。很 多人不懂,如果逆绕的话,就是反方向,是有罪过的。而 顺绕,就是顺着时针方向绕佛,那是有功德的。所有种种 修心方法,实际上,我们最要紧的是心要静下来。而绕佛 是对那些心还不够清净的人,心还没有完全安定的人,心 还在心猿意马的人。让他们的心能够定下来,他的心定不 下来,他们才靠他的手和脚的运作,来放弃他的杂念,来 分散他的精力,这就是绕佛。而我们现在很多人已经修得 很不错了,很多人已经懂得很多道理了,他只要坐在佛堂 里,他的心就静得下来,这就叫做“闭门即是深山”。所 以,希望大家能够懂得这些道理,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地爱 惜这个佛理,让这个佛理能够进入我们的心中,让这个佛 理能够绕着我们的心,永远不离开。所以,要懂,要学, 我们必须要懂得佛理,但是,又不能执著于佛理之中,这 就是我们要明白和要学的理念。


好,听众朋友们,台长今天跟大家谈了一些白话佛法 方面的知识,实际上这些知识用在我们人间随处可见。想 想,我们来到人间,很多东西都抛不开,很多东西都剪不 断,理还乱,明明一个很开心的人,突然之间被烦恼障 碍,他就天天活着生不如死。一个开开心心的年轻人, “心无罣碍,无罣碍故”,一旦他心有罣碍了,接下来, 他就活得很难受,他就放不开,想不通。等别人对他造成 伤害的时候,他也不明白因果这个原理,这个原理就是佛 理,这个原理就是缘。所以,很多西方人跟我们接触的时 候,他们都会说一个字“yuan”。这个缘,就是缘分啊。


 一个人跟一个人都是有缘分的,一个人跟一个人的接触也 是缘分,一个人能够接触到佛法,他就是跟佛法有缘分, 当一个人什么都不明白的时候,他就是与佛没有缘分。所 以,希望大家好好学佛、学法,好好明白道理。我们今天 活在世间,活在人间,所有的一切都是一个缘。而我们要 随缘,不要攀缘,恭喜大家能够闻到佛法,恭喜大家能够 学佛念经,又恭喜大家能够在人间就是过着佛菩萨的日 子,所以你本身就是人间佛。





上一篇:15、心念所扰 宿业缠绕

下一篇:17、“内护外护” 学佛人就是弘法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心灵菩提

GMT+8, 2025-7-10 02:12 , Processed in 0.09018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